细粒棘球绦虫是人兽共患寄生虫,可引起人类囊型包虫病。在全球范围内,细粒棘球绦虫狭义种(e. granulosus sensu stricto (s.s.))是致囊型包虫病的优势虫种。通过对细粒棘球绦虫种群的遗传结构和多样性分析,基因漂流(gene flow)可用以解释其在巴基斯坦及邻国间的迁移。本研究从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中检索来自巴基斯坦、伊朗、中国和印度的细粒棘球绦虫线粒体(mt)co1(n=47)、nadh1(n=37)和cytb(n=35)核苷酸序列,以确定谱系关系。上述序列被归类为mt-co1(基因型g1和g3,g6-g7)、mt-cytb(基因型g1和g3)和mt-nadh1(基因型g1和g3)。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mt-co1序列(374 bp)共有19个多态位点,其中31.6%(6/19)为简约性信息位点。基于mt-co1基因的细粒棘球绦虫狭义种单倍型网络中的独特单倍型在巴基斯坦分离株中非常普遍(68.4%;13/19),其次是中国、印度和伊朗分离株,在北美棘球绦虫(e. canadensis(g6/g7))检测到四个多态位点。在北美棘球绦虫mt-co1单倍型网络中,75%(3/4)的独特单倍型来自伊朗分离株。基于mt-cytb序列(547 bp)发现了12个多态位点,25%(3/12)是简约性信息位点,在细粒棘球绦虫狭义种的mt-cytb单倍型网络中,有66.7%(8/12)的独特单倍型,该型在巴基斯坦最多,其次是伊朗和中国。在细粒棘球绦虫狭义种的mt-nadh1序列中(743 bp)检测到20个多态位点,20%(4/20)是简约性信息位点。在mt-nadh1单倍型网络中,66.7%(8/12)为主要单一单倍型,巴基斯坦最多,其次是印度、伊朗和中国分离株。序列分析显示,细粒棘球绦虫狭义种线粒体基因总体上核苷酸序列多样性低,单倍型序列多样性高。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comsats大学khan博士为第一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曹建平研究员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堡comsats大学ahmed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文于2021年6月发表于《parasitology》。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