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钩虫是引起人体土源性线虫病的重要虫种之一,其主要防治措施是风险人群的大规模化疗,而且基于经济和操作上的考虑,化疗药物通常采取单次口服的方式。目前使用的药物对美洲钩虫的单剂量疗效根据地区、年龄层、感染程度等的不同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大量重复使用这些药物还存在潜在的耐药性风险,因此,需要新型药物来持续控制疾病。三苯双脒是我所上世纪80年代发明的抗寄生虫药物,对多种寄生虫都具有杀灭效果,但其溶解性较差,不利于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本课题组在三苯双脒的基础上设计和合成了一类芳香杂环取代的氨基脒类衍生物并开展了动物体内药效研究。结果表明在单次口服剂量下,大多数衍生物的抗美洲钩虫活性都优于三苯双脒;其中活性最好的化合物溶解度较三苯双脒提高了50多倍且具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定量蛋白质组分析表明该类化合物的杀虫机制可能与 atp 代谢和角质层蛋白质合成有关。
该文于2024年5月在线发表于j antimicrob chemother上(doi:10.1093/jac/dkae149)。
附件: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