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的“罪魁祸首”之一:隐孢子虫病-全讯担保网


本所概况
重要新闻
信息公告
腹泻的“罪魁祸首”之一:隐孢子虫病
腹泻的“罪魁祸首”之一:隐孢子虫病
发布科室:包虫病室    发布作者:寄生虫病所    

  全球每年有近17亿儿童患有腹泻病,导致超过44万儿童死亡。研究显示,在非洲和南亚的发展中国家,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导致婴幼儿腹泻最主要的四大病因之一,致病威胁仅次于轮状病毒感染。在我国,人群隐孢子虫感染较为普遍,目前除山西、西藏、宁夏、香港和澳门以外,其他省份均有人群感染报道,普通人群的感染率为1.3-4.7%,腹泻患者感染率可达13.4%,hiv/aids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及吸毒人群的隐孢子虫感染则更为严重,可达20%以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和2022年修订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中都将隐孢子虫列入水质微生物指标之一,《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271-2007)》中将隐孢子虫感染纳入常见感染性腹泻的病因之一。那么,隐孢子虫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传染病?

成熟的隐孢子虫卵囊模式图


  1.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由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n)寄生于人或动物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隐孢子虫属于单细胞原虫,可感染包括人类、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在内的两百多种动物。其中,人隐孢子虫(c. hominis)和微小隐孢子虫(c. parvum)是对人群致病最常见的病原体,这些虫种亦可同时感染家畜(如牛)和野生动物(如鼠),所导致的隐孢子虫病是名副其实的人兽共患病。

  2. 隐孢子虫病主要通过水源传播

  隐孢子虫在同一宿主体内即可完成整个生命周期,交替进行无性增殖和有性繁殖,产生具有传染性的卵囊,既可引起宿主自身的重复感染,亦可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体和食物。人类大多数感染是由于饮用被污染的水源或在被污染的水体中进行娱乐活动(如游泳)所导致,亦可通过与被感染的宠物(如犬、猫)或家畜(如牛、羊)密切接触感染。

  3. 感染隐孢子虫病的主要症状
  隐孢子虫病的潜伏期为2-28天,多数为7-10天。免疫功能正常者感染后可引起腹泻,数日后或可自行缓解或消退。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或婴幼儿感染后可出现严重腹泻,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同时亦可能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或厌食、口渴和发热等症状。部分患者可长期带虫(数月到数年),伴有持续性腹泻,并可能与结肠癌发病有关。

感染隐孢子虫病后的一些常见症状


  4. 隐孢子虫病的治疗  截止目前,仅硝唑尼特(nitazoxanide)被证实可用于隐孢子虫感染的治疗,但该药对正常患者的疗效十分有限,对于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是效果甚微。对于免疫系统正常的严重或持续性腹泻患者,应给予补液和止泻药物治疗;对于免疫缺陷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应首先考虑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如进行抗艾滋病毒治疗)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再辅以药物治疗缓解病症。此外,目前尚无针对性预防隐孢子虫病的疫苗。因此,注意个人卫生,主动预防隐孢子虫感染极为关键。
  5. 隐孢子虫病的预防
  控制传染源,针对隐孢子虫病患者或者被感染的动物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饮食习惯,做好手卫生,如餐前洗手、饮用煮开的水、食用清洗干净的水果蔬菜、谨慎接触流浪动物尤其是存在腹泻的动物、避免在未经消毒的游泳池内游泳或野泳等。感染后若出现腹泻症状应及时就医,尤其是儿童或免疫功能缺陷人群需进一步进行治疗。

预防隐孢子虫病,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开始


  以上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将及时删除。



文章录入: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24-05-24 09:08:08
网站地图